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国资资讯

南宁市国资委改革经验做法获评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2024-01-27 15:35     来源:南宁市国资委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南宁市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作用,深化以南宁产投集团为重点的产业投融资平台改革,引领重点产业战略性布局,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南宁产投集团旗下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研制并试产国内首台套型材辊底炉、板材辊底炉、气垫炉,打破国家重要战略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南南铝箔公司、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南宁产投集团近三年总资产年均增长率216%,总规模突破600亿元,利润平均增长率14.3%。位列2023广西制造业企业100强第50位,荣膺“融资中国2021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有限合作人”。近日,南宁市国资委、南宁产投集团联合报送的《南宁市深化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改革引领战略投资布局 抢占产业新赛道》改革案例,获评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精准对接市场,打造市场化产业运作平台。一是搭建“融投建运”产业投融资平台。有序推进市属集团公司战略性重组,将南宁金融集团、五象投资公司与南宁产投财务并表,南宁产投获得主体信用评级AA+,打造“融资、投资、建设、运营”四位一体的产业投融资平台。二是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化投资平台。围绕打造“基金+产业+园区”的生态,重构南宁产投内部6大组织体系,组建科创投公司、园区公司、链融科技公司(负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服务)、合创私募基金公司(持有私募基金管理牌照)等,形成“园区服务+资本赋能+投后增值”产业培育闭环。三是构建国资产业投资基金群。南宁产投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加速构建子基金“丛林”,参与投资宁鑫锂电先进材料产业基金、宸宇负极新能源投资等6支专项基金,泰有基金、天厚一号基金等11支盲池基金。累计参与投资基金30支,基金总规模732.05亿元。南宁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入选“2023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科创投公司荣登“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50强”第25强。

精益提升效能,构建规范化投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企业治理管控机制,强化以资本为纽带的管理体制,健全集团本部“管资本”、投资平台“管价值”、基层企业“管经营”架构体系。通过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专业化股权管理,助力被投企业快速融入南宁产业发展。二是实施“亏损减半、盈利双倍”考核机制,南宁市工业股权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可享受超额奖励、容错容亏、投资补助,以及投资限额、终止机制、五年不考核营收利润指标等政策,极大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建立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南宁产投设立审计风控委员会及专职风险管控部门,完善内控、合规机制,严把项目“筛选、立项、可研尽调、专家评审、决策”五关,完善基金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管控机制,对拟投项目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

精心规划布局,塑造集聚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是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从无到有构建“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汽车零部件”的汽车产业链生态,推进合众等新能源汽车整车“链主”企业落地,引进龙电华鑫高端锂电铜箔、宸宇富基负极材料、常州巨石电池托盘、纵贯线电池冷却器、“阿凡达”轻量化轮毂等项目,推进南南铝箔技改并成为比亚迪电池铝箔第一大核心供应商。二是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模式。与东北大学联合组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攻克铝材生产装备多项“卡脖子”难题并实现试产。与江苏吉锐联合组建南宁吉锐生物医药研究院,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等开展应用型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孵化。三是探索股权(基金)投资模式。通过并购控股标的企业,承接先进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项目,完成深圳国人科技公司控股并购及产能转移,投资深圳华芯邦并推动落地运营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推动常州巨石、盛讯达等企业“跨省搬家”。与行业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共同组建医疗器械、复星医药等多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推动摩尔、苏州颐华等生物医药项目落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