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畔,天高云阔,79台风机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伴随叶片徐徐转动,阵阵海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清洁电能,点亮八桂大地的万家灯火。
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自2024年1月25日试运行以来,通过对标行业先进、加强新技术应用,在做好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快项目建设、提高运行维护质量。截至2024年11月20日,已实现安全运行300天,发电量突破4亿度。
海上风电相较于陆上风电面临着诸多独特的挑战。狂风巨浪、复杂的海洋环境以及长距离的电力传输等问题,都使得海上风电的开发难度大增。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广投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者们坚持科技创新、逐梦深蓝的信心。
优选机型抵御超强台风 创新设计捕捉更多风能
在风机技术方面,传统风机可能在面对海上复杂多变的风力条件时效率低下,而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的风电机组采用更为先进的叶片设计及传动系统。先进的材料应用于叶片制造,让叶片不但更为坚固,还能在不同风力条件下更高效地捕捉风能。风机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经过精心设计改进,提升了发电效率,减少了损耗。这些创新设计使得风机能够更好地适应北部湾海域,捕捉更多的风能。
项目选用的风电机组机型结构强度设计合理、控制系统良好,2024年成功抵御近年来的最强秋台风“摩羯”,在规定风速内实现安全切出,风电场投运及在建的全部风机、海上升压站等重要设备设施均未受到破坏,展现出卓越的抗台风性能和运行的高可靠性。
新型海缆保障优质工程 为降本增效提供坚实支撑
北部湾海域常年涌浪频发,施工窗口期对于项目建设团队来说异常宝贵。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联合海缆生产厂家,结合北部湾海域特点,攻克了铠装铜钢金属单丝高强度焊接技术、铠装钢丝/铜丝一体化柔性过渡技术、绝缘低偏心度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难点,成功研制“半湿式铝塑复合带海缆”“铜铝柔性过渡导体海缆”。
“研发的这两款新型海缆,首次应用于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这也是国内首个试点项目。”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工程部副主任沙欣宇介绍,这些海缆不仅绿色环保、节约成本,还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为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降本增效提供坚实支撑。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关于新型海缆的研究和应用的课题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及2024年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等。
智能机器人助力无人值守 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离岸距离12-25公里,单程船程需要150分钟左右。如何做到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是海上风电项目运行维护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海上升压站是风电场的“心脏”,是连接海上风电机组与陆上集控中心的重要“纽带”。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选用目前国内采用模块化建设单体容量最大的新一代海上升压站,站上配置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地面升降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激光自主导航,沿着预定线路自动行驶,对升压站内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全过程监控,通过智能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风机的运行状况、海洋气象条件等关键信息。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可以迅速预警并提出维修建议,如同给每一台风机配备了一位时刻保持警惕的“智能管家”,显著提高海上风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业内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配备全实时通信传输、大数据分析处理、智慧战区等系统,打造集监测预警、日常巡检、安全管理、应急指挥、检修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平台。除传统的红外测温、可见光检测外,采用国内首创的红外成像检测等全方位多通道联合检测,实现对升压站设备设施的远程自动巡检。”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运维管理人员谢海龙说,通过系统采集、分析、预警、辅助决策等,显著提高巡检效率,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海上风电运维模式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
5G通信提高安全系数 实现风电场“云监控”
项目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12-25公里,存在通信传输困难。2024年1月,海上升压站成功开通中国移动5G基站,实现风电场范围内5G信号全覆盖,为项目数字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当前,项目已经先后部署了12套CPE和视频监控设备,利用卫星宽带技术和5G通信技术,解决了海陆通信难题,实现了风电场的“云监控”。
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信息化主管张柯介绍,未来将依托“卫星+5G+WiFi”技术,建设功能全面的智慧海风系统,以科技赋能海上风电项目高质量发展。项目5G技术应用的课题在近期获评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行业典型应用案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